[原创] 赛璐璐橱柜—老电影中的同志㈡08.5.3更新到《蜘蛛女之吻》

在上篇留了三张图片,现在来公布答案:
1同窗之爱another country
2末路纪事the living end(这部看过的人很少,但是这部也小有名气,还有一个很囧的名字:末路后庭花==;)
发现http://www.qafcn.org/viewthread.php?tid=51600这个帖子有emule的下载
3爱是生死相许 longtime companion
===============================================
【插播】
居然又想起来一部阿尔帕西诺演过的同志剧(基本上应该算是一部电视剧)
《天使在美国》或者叫《美国天使》,上 映: 2003年11月7日

这部长达352分钟的电视剧分为两级,更像是个长篇电影,曾经独得五奖61届金球奖,包括重量级的最佳电视电影大奖。
兼具实时现实问题和奇幻色彩的梦境于一体。个人觉得值得介绍一下。
剧情介绍:
    《天使在美国》主题环绕在两组环境完全不同的人发现自己的性伴侣得了艾滋病的事件上,而艾滋的侵袭进而催毁了他们周遭亲密的人际关系,进而成为世界走向新世纪时文明全盘崩溃的象征。全剧采取两线讲述故事的方法。

第一线:美国总统里根当政时期,曼哈顿的普莱尔.沃尔顿对自己苦恋了四年的卢讲述了自己的病情。 病痛和孤单折磨着普莱尔,卢无能为力,同时感到十分内疚。两位青年情侣身患绝症,他们在肉体上忍受艾滋病的摧残,在精神上抵抗国内极右翼政治思潮的迫害。

第二线: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横行,政府指控美国共产党员卢森堡夫妇为苏联窃取核武器机密,将二人送上电椅;当时政府指派律师罗伊.科恩为卢森堡夫妇罗织罪名,但多年后律师科恩却为死者的灵魂困扰,在绝望中挣扎。


《天使在美国》取材于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托尼.库什纳在1992年创作的同名舞台剧剧本。他是一个犹太人,同时又是一个同性恋者,而且还信仰社会主义。从大学起他就深深感到了作为一个“异于常人的人”所受到的种种歧视和偏见。1988年,他开始创作《天使在美国》。它的上部《千僖年的来临》在1992年被搬上舞台,获得了1993年的“普利策戏剧”奖。1994年《天使在美国》的下部《革命》取得更大的成功,获得了当年托尼奖的最佳剧本,被认为是托尼奖设立以来最好的剧本。电视剧《天使在美国》就是这部话剧的直接翻版。

《天使在美国》的副题告诉我们,这是一部“关于国家主题的同性恋作品”。它涉及的主题除了同性恋、艾滋危机外,还有美国当代国家政治、宗教信仰危机等沉重主题。英美影视评论家们大多认为,由话剧改编的电视剧《天使在美国》虽然规模宏伟,场面壮观,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剧情流于浮华,削弱了原剧在话剧舞台上的紧凑感和震撼力。不过美国观众普遍承认,电视剧保持了话剧原作的精神,让人领悟到剧作家库什纳的反叛精神对美国文化的巨大影响。

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在里根时代。一对同性恋人普莱尔与路易斯,普莱尔得了爱滋病,路易斯是个犹太人;恶棍大律师罗伊,也得了爱滋病,也是犹太人。两条线经由乔连接起来,他是个法院的秘书,摩门教徒,已婚,但是是个同性恋。两条线分别展开,各自发展,然后交汇在一起,由此展开了对各种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对于同性恋问题,片子其实并没有深入去探讨,只是展示了它的存在状态,并借此展开对爱滋病带来的冲击的讨论。可以看到患病者本身的痛苦和恐惧,伴侣的迷惘和挣扎,至于社会的压力倒是很少涉及。换言之,是从内里的亲身感受来展现爱滋病的影响,而不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在爱滋病的侵袭下,本来亲密的情侣关系被疏离,普莱尔陷入对死亡的恐惧中,路易斯则忍受不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人痛苦的压力,选择了逃避,将普莱尔抛入病痛和孤独之中。背叛者的内疚,被背叛者的愤怒,然后各自学着补偿与宽容,两个人都从开始的打击中振作起来,变的成熟。

罗伊是保守势力的代表,共和党人,将法律和正义玩弄于股掌之上,由他引出了美国历史上一段往事。一九五三年,卢森堡夫妇被法官认定将原子弹的秘密盗给俄国人,被判死刑。罗伊当时和法官串通,为卢森堡太太埃塞尔罗织罪名,把只是知情并未参与的她也送上了电椅。在他生命将尽之时,看到埃塞尔的鬼魂出现在身边。借着这个故事,剧作者对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候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者的清洗和镇压进行了批判。对于极端岁月中所犯的错误人们不应该忘却和逃避,而是应该反思和改正。

乔也是个共和党人,是个摩门教徒,开始的时候他看起来很有正义感,还拒绝了罗伊给的名利的诱惑,因为他不能接受律师与法官串通这样亵渎法律的事情。其实如何呢?路易斯查看乔经手的一些上诉文书,其中对于弱势的人群并没有给他们什么公正和平等,而是顺从上层的意志剥夺了他们的正当权力。当路易斯发现这一点以后,唾弃了这个本来打算作为伴侣的男人。从罗伊以及乔的身上,人们能看到所谓的公正和法律背后的一些肮脏面目。

比较讽刺的是,罗伊和乔都是共和党人,是属于保守势力一方的,可是两个人都是同性恋,罗伊还死于爱滋病。这样的人物设置显然是对共和党对同性恋所持的态度的一种讥讽和嘲弄。

普莱尔在病中开始频繁做噩梦,梦中与天使相会,得知上帝因为对天使和人类的厌弃而出走了,他并不在天堂里。这是对于宗教的思考和质疑,对于不信教的国人来说也许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对于有着宗教信仰的美国人来说,这样的宣称是大胆而尖锐的,颠覆了“神佑美国”的基本观念,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危机。普莱尔不愿做先知去传播什么真理,宁肯忍受现实中的各种痛苦,也愿意作为人继续生活下去。这也是对于美国热衷于向别人推销自己的那一套理念的一种反对和批评。

剧中人物反复说“千禧年快到了”,而且通过乔的妻子哈珀集中体现了一种焦虑和迷茫的末世情结。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对价值观念崩溃的迷乱,对无力面对现实的自责,对未来失去信心的逃避,宁肯每天用药物来麻醉自己,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这也代表了整个美国社会的一种集体性的末日感。

作为美国电视史上投资最高的短剧,《天使在美国》呈现出电视作品少有的华丽和大气,众多的特效制造出美丽而带有震撼力的场景,带给观众很大的冲击力。梅丽尔斯特里普,艾尔帕西诺,艾玛汤普森,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也是它一个很大的看点。其中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艾玛汤普森分别扮演了四个和三个角色,有的角色不看演员表根本想不到是她们演的,除了高超的化妆技巧外,演技确实让人叹服。面对制作如此精良的电视剧,真的需要重新衡量一下对电视和电影的评判了。

◆主要人物
Al Pacino as  Roy Cohn
Meryl Streep as  The Rabbi/Hannah Pitt/Ethel Rosenberg/The Angel of Australia
Emma Thompson as  Nurse Emily/Homeless Woman/The Angel of America
Mary-Louise Parker as Harper Pitt
Jeffrey Wright as Mr. Lies/Belize/The Angel of Europe
Patrick Wilson as  Joe Pitt
Justin Kirk as  Prior Walter/Leatherman in the Park
Ben Shenkman as  Louis Ironson/The Angel of Oceania


阿尔帕西诺演的恶棍律师罗伊。这个角色和后来主演的《魔鬼代言人》中的撒旦有点相似。


华丽额画面


乔的妻子


罗伊一直对外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称自己是个和许多男人干的异性恋。汗~
对白是我把我操过的男人带到白宫,里根见到还要和他亲热的握手。


普莱尔来到梦中


梦中普莱尔化妆成女人

相关帖子:
【图文详解】赛璐璐橱柜——老电影中的同志㈡

赛璐璐中的同志导演们★


===========================================
如果说宾虚《ben-hur》1959年算的上是一部同志片,那么接下来有一部更算得上是有同性恋暗示的电影

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
英文名: Lawrence of Arabia
中文名: 阿拉伯的劳伦斯
别 名: 沙漠枭雄
导 演: ( 大卫·里恩 David Lean )   
主 演: (彼得·奥图尔 Peter O'Toole)   (亚历克·吉尼斯 Alec Guinness)   (安东尼·奎恩 Anthony Quinn)   (杰克·霍金斯 Jack Hawkins)   (奥玛·沙里夫 Omar Sharif)   (乔斯·费雷 José Ferrer)   阿拉伯的劳伦斯全部演员表
上 映: 1962年12月16日 美国   阿拉伯的劳伦斯更多上映地区
地 区: 英国    阿拉伯的劳伦斯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英语 阿拉伯语 土耳其语  
评 分: 本站评分..8.1/10 ( 55票 )  详细
IMDb评分8.5/10 ( 57037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70 mm 6-Track 单声道(Mono)  
时 长: 216 min / UK:228 min (director's cut) / UK:187 min (1970 re-release) / UK:210 min (original version) / UK:222 min (premiere version) / USA:227
类 型: 冒险 传记 剧情 战争  
分 级: 香港:IIA 加拿大:PG 加拿大:G 加拿大:A 冰岛:12 美国:G 美国:已认可 葡萄牙:M/12 荷兰:12 阿根廷:Atp 澳大利亚:M 澳大利亚:PG 智利:TE 芬兰:K-16 法国:U 爱尔兰:PG 挪威:15 挪威:16 新加坡:PG 西班牙:18 瑞典:15 英国:PG 美国:PG 西德:12  
·阿拉伯的劳伦斯剧情介绍
 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摄的场面宏伟的史诗片。这个剧本是事实和艺术的巧妙结合,它忠于真实而又超出真实,它虚构出各种形象和情绪,这种情绪比劳伦斯本人所体验到的更为强烈和富于刺激性。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惊险片。
  影片一开始便是劳伦斯的死亡:1935年他在英国某乡村小道上驾驶摩托车,随后画面跳到在圣保罗天主教堂举行的追悼弥撒,出席的有认识他的各界知名人士,其中有杰克逊.本特利,他同别人议论时出现了闪回……
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部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而拍摄的场面宏伟的史诗巨片。罗伯特.博尔特独享了编写这部剧本的荣誉,可是他显然读过有关T.E.劳伦斯的各种书籍,其中包括劳伦斯的自传《智慧的七根柱子》。这个剧本是事实和艺术的巧妙结合,它忠于真实而又超出真实,它虚构出各种形象和情绪,这种情绪比劳伦斯本人所体验的更为强烈和富于刺激性。
影评:
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惊险片,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两个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方面成功地结合起来——它既有宏伟的战斗场面,又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富有情趣和才智的研究。博尔特的优秀剧本是这一切成就的蓝本,然而巧妙的建筑师却是大卫·里恩。最富于创作才华的摄影师弗雷迪·扬对此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协助。他在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摄影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时报》杂志曾经评论道:“一次又一次地,宽银幕的巨大的长方形画框就像一个极大的熔炉的门那样敞开着,观众全神贯注盯住纯净的金子般的沙子熔化的闪光,盯住空旷、灿烂的无垠苍茫,就好象盯住上帝的眼睛一样。”
由于此片的伟大成就,它获得了第三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彩色片摄影、最佳彩色片美工、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原创音乐等七项大奖。并被誉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传记影片之一。
影片对劳伦斯的早年生活一笔带过,也没有表现他到阿拉伯冒险之后所选择的默默无闻的生活。影片一开始便是他的死亡:1935年他在英国某乡村小道上驾驶摩托车,随后,画面跳到在圣保罗天主教堂举行的追悼弥撒,出席的有认识他的各界知名人士,其中有杰克逊·本特利,他同别人议论时出现了闪回。
这是1916年,劳伦斯中尉是在开罗英军司令部服役的一名不修边幅、全无献身的战士,他对沙漠的热爱和对阿拉伯事务的丰富知识引起了阿拉伯司司长的注意,他准备派他作为密使到菲塞尔王子那里,想方设法缓和阿拉伯部落之间的倾轧。途中他遇见谢里夫·艾力,他成为劳伦斯在联合阿拉伯部落的事业中的一个强大的同盟者。菲塞尔同意把他的部队并入英军,但他和其余的人都认为除非出现奇迹,否则不会联合。劳伦斯促成了奇迹。他鼓动阿拉伯人艰苦跋涉越过尼福德沙漠,用一支小型游击队的力量到亚喀巴港抓捕土耳其驻军。胜利使他成为英雄,本特利对他广为宣扬。

***劳伦斯终于被土耳其人俘虏,受到一名土耳其省长的残酷折磨。影片在此明显地暗示了兽奸和劳伦斯有同性恋倾向。同时也提到了他出于需要而枪杀了一个自己人后,发现自己喜欢杀人。当他带领队伍袭击土耳其沙漠中的一支军队,野蛮地参与杀绝所有土耳其人时,这种感觉变得强烈起来了。劳伦斯意识到自己这种心理状况是病态的,但在当地英国指挥官艾伦比上将的催促下,他同意率领他的忠诚的阿拉伯士兵到大马士革建立一个部落委员会,以统治那个城市。可是古老的部落之间的积怨太深,难于调解,劳伦斯知道他所报的使阿拉伯人长久地相互了解的希望已经破灭,他接受了艾伦比上将授予的上校军衔。艾伦比同意官方的观点,认为劳伦斯已经不起作用,劳伦斯便回英国去。他向艾伦比和菲塞尔交代情况,后者来此是为了签定一项英——阿临时协议,不出劳伦斯所料,它注定失败了。阿拉伯人把他当作英雄崇拜,他却怀着惭愧的悲痛心情离去。

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惊险片,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两个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方面成功地结合起来——它既有宏伟的战斗场面,又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富有情趣和才智的研究。博尔特的优秀剧本是这一切成就的蓝本,然而巧妙的建筑师却是大卫·里恩。最富于创作才华的摄影师弗雷迪·扬对此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协助。他在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摄影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时报》杂志曾经评论道: “一次又一次地,宽银幕的巨大的长方形画框就像一个极大的熔炉的门那样敞开着,观众全神贯注盯住纯净的金子般的沙子熔化的闪光,盯住空旷、灿烂的无垠苍茫,就好象盯住上帝的眼睛一样。”

由于此片的伟大成就,它获得了第三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彩色片摄影、最佳彩色片美工、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原创音乐等七项大奖。并被誉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传记影片之一。
影片对劳伦斯的早年生活一笔带过,也没有表现他到阿拉伯冒险之后所选择的默默无闻的生活。影片一开始便是他的死亡:1935年他在英国某乡村小道上驾驶摩托车,随后,画面跳到在圣保罗天主教堂举行的追悼弥撒,出席的有认识他的各界知名人士,其中有杰克逊·本特利,他同别人议论时出现了闪回。

  导演大卫·里恩希望由一位不知名的演员扮演劳伦斯,于是为阿尔伯特·芬尼安排了一次试镜,当时芬尼的成名作《年少莫轻狂》还未及上映。试镜活动甚至使用了戏装和布景,拍摄为期4天,耗资高达10万英镑。除了里恩之外,参加试镜的还有摄影师、助理导演、剪辑师、制片人和阿拉伯历史专家。试镜非常精彩,芬尼虽然得到那个角色,但后来却拒绝了,因为他不想长期签约。
  制片方曾因剧组要转道西班牙而叫停拍摄,但影片直到3个月后才得以继续拍摄,因为编剧罗伯特·博特(Robert Bolt)因参加核裁军示威游兴而被捕,直到制片人萨姆·斯皮格尔说服他签署了保证书才被释放。
  约旦国王侯赛因曾向影片剧组出借阿拉伯军团协助拍摄,而且经常造访片场,并喜欢上了一位英国女秘书。1962年,这位女秘书成为侯赛因的第二任妻子,1999年,两人的长子成为约旦国王。
  本片是一部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摄的场面宏伟的史诗片。这个剧本是事实和艺术的巧妙结合,它忠于真实而又超出真实,它虚构出各种形象和情绪,这种情绪比劳伦斯本人所体验到的更为强烈和富于刺激性。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惊险片。影片的导演手法及摄影极为出色,既展现宏伟壮观的战斗场面,又剖析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出身卑微、高深莫测、胆略过人、又受虚荣和情欲支配的冒险狂。





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 /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USA 1991 国家影片登记 / National Film Registry 获奖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3 最佳电影(剧情类) /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获奖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3 最佳男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获奖  奥玛·沙里夫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3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获奖  戴维·利恩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3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获奖  Freddie Young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电影 / Best Picture 获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男演员 /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彼得·奥图尔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男配角 /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提名  奥玛·沙里夫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戴维·利恩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提名  罗伯特 鲍特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获奖  Freddie Young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获奖  John Box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获奖  John Stoll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获奖  Dario Simoni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剪辑 / Best Film Editing 获奖  安妮 高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获奖  John Cox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3 最佳音乐/歌曲 / Best Music, Song 获奖  Maurice Jarre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63 最佳电影 / Best Film 获奖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63 最佳英国电影 / Best British Film 获奖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63 最佳男演员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彼得·奥图尔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63 最佳男演员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安东尼·奎因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63 最佳编剧 / Best Screenplay 获奖  罗伯特 鲍特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62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戴维·利恩  

==========================
关于劳伦斯真人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也称“阿拉伯的劳伦斯”,生于1888年8月16日,卒于1935年5月19日。因在1916年至1918年的阿拉伯大起义中作为英国联络官的角色而出名。他成为公众偶像的部分原因是美国旅行家兼记者洛维尔·托马斯(Lowell Thomas)所写关于那场起义的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还有劳伦斯的自传体记录《智慧的七柱》。许多阿拉伯人将他看成民间英雄,推动了他们从奥斯曼帝国和欧洲的统治中获得自由的理想;相似地,许多英国人将他包括在他们国家最伟大的战争英雄之中。
  1888年8月16日,劳伦斯出生在威尔士的特雷马多格(Tremadog),在威尔士、苏格兰和法国的圣马洛度过了幼年时代。1896年,劳伦斯一家返回英国,在牛津定居。其父亲“托马斯·劳伦斯”的真名叫托马斯·查普曼,是一个英国血统的爱尔兰贵族,第7代威斯特米思从男爵(Baronet of Westmeath)。他的婚姻十分不幸。在与妻子生了4个女儿之后,抛弃了妻子、孩子和家产,同女儿们的家庭教师萨拉·琼纳一起私奔,生下了T.E.劳伦斯及其3个兄弟。
  1896年,劳伦斯进入牛津公立男子学校就读。1906年,劳伦斯骑自行车游历了法国,对英法百年战争时代的古堡进行了考察。1907年,19岁的劳伦斯获得了牛津大学耶稣学院每年50英镑的奖学金,主修现代史。1908年夏天,作为现代历史研究课程的一部分,劳伦斯骑着自行车在法国进行了第一次考古旅行,参观了克莱西、阿金库尔、色当等古战场遗址,并考察了修建于罗马帝国时代、西哥特时代及百年战争时期的众多古堡,行程达4000多公里。
  1909年6月18日,劳伦斯前往近东,独自徒步考察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境内的十字军古堡遗迹。1909年10月,劳伦斯回到了牛津大学。他在中东的考察记录、草图、照片都写入了他的毕业论文《12世纪末十字军运动对欧洲军事建筑风格的影响》。这篇论文使他以牛津的一等优秀成绩毕业。
  大学毕业后不久,1911年1月,22岁的劳伦斯以考古工作者的身份返回中东,参加了发掘奥斯曼帝国境内赫梯王国(Hittites)都城卡赫美士(Carchemish)遗址的考古行动。1914年春天劳伦斯离开卡赫美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为劳伦斯会讲阿拉伯语,了解近东地区的风俗和民情,所以从伦敦的总参谋部地理情报分部调派往开罗的陆军情报部工作。

  阿拉伯大起义

  1914年10月,土耳其作为德国的盟友宣布参战。11月4日,奥斯曼苏丹以全世界穆斯林领袖——哈里发的名义,宣布保卫伊斯兰国家,对协约国进行圣战。土耳其参战后,中近东战线出现了对英国不利的形势。到1915年下半年,土耳其军队进攻了埃及,围困了亚丁保护地,英军在美索不达米亚和达达尼尔海峡相继失利,在阿曼、苏丹和波斯湾地区还面临一些酋长发动的“圣战”。在这种情势下,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麦克马洪(Sir Henry McMahon,)向麦加的谢里夫(Sherif,意为“圣裔”)、来自哈希姆家族的侯赛因·伊本·阿里(Hussein Ibn Ali)提供现金和武器,并允诺在战争结束后成立一个统一的以大马士革为首都的阿拉伯国家,承认他为阿拉伯之王。双方的谈判以往来文书的形式记录在案。
    1916年6月5日,1500名阿拉伯骑士在麦地那对空鸣枪,宣布阿拉伯独立。6月10日,侯赛因的长子阿里和费萨尔联合指挥的汉志战士包围了圣城麦加,土耳其的汉志总督加里布帕夏带着亲卫队逃往汉志山脉中的避暑胜地塔伊夫(Al Taif)。经过20多天的围困,麦加守军向汉志军队投降。在这里,侯赛因向全世界穆斯林发表宣言,公开谴责土耳其当局迫害和屠杀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背离伊斯兰教精神,并宣布阿拉伯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
  阿拉伯起义爆发后,驻开罗的英国中东事务大臣罗纳德·斯托尔斯勋爵(Sir Ronald Storrs)于1916年10月动身前往汉志拜访侯赛因,劳伦斯奉命陪同他前往阿拉伯地区执行这一外交使命。斯托尔斯答应从开罗为起义军队提供金钱和给养,劳伦斯中尉则被留下来对汉志战争的形势进行评估。
  1916年10月16日,劳伦斯从英军中东总司令部所在地伊斯梅利亚乘船抵达吉达港。他在那里与侯赛因的次子阿卜杜拉进行了会晤,不久又见到了长子阿里和三子费萨尔,很快成为费萨尔的挚友和军事顾问。在劳伦斯的建议下,阿拉伯起义军北上奔袭奥斯曼帝国腹地,破坏汉志铁路,占领了延布、瓦季、亚喀巴等城。
  1917年10月到11月间,英军中东总司令艾伦比将军(Sir Edmund Allenby)向土耳其防线发动总攻,劳伦斯及阿拉伯部队奉命配合,对叙利亚展开进攻。1918年9月30日,费萨尔的阿拉伯军先头部队进入大马士革。费萨尔在这里宣布自己为叙利亚国王。
  1918年10月28日,劳伦斯返回英国。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时,他与费萨尔一道前往凡尔赛,为争取阿拉伯国家独立做最后的努力。但该努力以失败告终,叙利亚转归法国委任统治。英国随后安排费萨尔成为伊拉克国王,其兄阿卜杜拉成为外约旦埃米尔。

  战后岁月

  由于感觉自己争取阿拉伯独立的事业被政治家出卖,劳伦斯在战后拒绝出任总督等职位,而是选择隐居生活。1922年8月,在一些地位很高的朋友的帮助下,劳伦斯以“约翰·休·罗斯”的假名加入英国皇家空军。两星期后由于被记者发现真实身份而被迫退出空军。不久他又化名“托马斯·爱德华·肖”加入英国陆军,在此期间完成了有关阿拉伯战争的回忆录——《智慧的七柱》。1925年,劳伦斯离开陆军,重新返回皇家空军。劳伦斯有很多著名的朋友,包括温斯顿·丘吉尔,著名作家肖伯纳、哈代和庞德,以及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还包括他以前在中东英军司令部的同僚们。《智慧的七柱》出版后,劳伦斯成了一个富翁,但是不久他将版权及其收益全部捐给了一个慈善组织。为了弥补微薄的收入,劳伦斯替一个美国书商翻译了荷马史诗《奥德塞》,还撰写了一部描写皇家空军生活的小说《铸造》
  1935年2月25日,劳伦斯达到46岁的法定退役年龄,不得不从皇家空军退休,隐居于多塞特郡的乡间农庄“云雾山”。1935年正值英德交恶之际,劳伦斯在英国外交部的一个叫亨利·威廉森的朋友认为,曾经受到希特勒公开称赞和钦佩的劳伦斯也许是唯一能够胜任与希特勒进行谈判的人,于是邀请他去伦敦商讨此事。5月13日清晨,劳伦斯骑摩托车去邮局拍发电报。回来的路上为了躲避两个骑自行车的男孩,劳伦斯失去了控制,猛然摔到地上,头部严重受伤,六天以后在医院去世,被安葬在多塞特郡莫顿镇(Moretown)的圣尼古拉斯教堂。

  对后世的影响

  劳伦斯对于阿拉伯民族主义解放事业的贡献被大多数人所承认和接受。但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和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观点认为,他是为英国效力的情报军官及间谍,其工作是为了使英国从奥斯曼帝国手中接管阿拉伯世界的统治权。阿拉伯学者认为,今日巴勒斯坦之所以产生纷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年劳伦斯帮助英国人占领了那里,使其成为英国治理下的“犹太人家园”。
  劳伦斯的事迹经过史诗化之后已经成为英国军事历史上的著名传奇之一。希特勒对劳伦斯十分敬佩,日本特务机关头目土肥原贤二也因别人称其为“远东的劳伦斯”而自得。

   ***同性恋疑问

关于劳伦斯是同性恋的问题,很多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已经考证已久,但依然是个迷。说实话,我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哇,好超前,60年代的片子就已经在同性恋上做文章了!果然一查,电影中有很多同性恋的暗示,比如劳伦斯女性化的举止和瘦弱的体态,碧蓝色的温柔眼神和多愁善感、不注重军人礼节等等,尤其是劳伦斯身边的两位阿拉伯校帅哥,非常明显的在暗示什么,最明显的暗示在那一句“Leave me alone!”要知道将军当时就说:“说出这句话也太柔弱了。”何止是柔弱,一个军人在这种时刻说出这样的话,简直就是纤细敏感到极点。(莫非其劳伦斯还是??……)
对此,Wiki上是这样说的:

劳伦斯作品中的一些章节,以及他在军中同事的回忆,反映出他有性受虐狂倾向,喜欢鞭打和肉体的痛苦。1917年12 月,劳伦斯曾在汉志铁路沿线的德拉被土军抓获并遭强奸和鞭打。劳伦斯另一个引人争议的话题是其性取向。《智慧的七柱》一书署明“致S.A.”的序言,被认 为是写给一个叫达霍姆(Dahoum全名为谢赫·艾哈迈德,Sheikh Ahmed)的14岁阿拉伯男孩的情诗(见引文)。达霍姆曾于1914年和劳伦斯一起在卡赫美士考古工地工作,两人关系密切,劳伦斯拒绝澄清两人有肉体关 系的传言,并在返回英国时将达霍姆带回国与其同居。1916年,劳伦斯将达霍姆派往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北部联系阿拉伯民族主义分子,1917年,达霍姆因斑疹伤寒去世。劳伦斯后来在《智慧的七柱》中说,他的梦想——为阿拉伯人民赢得政治自由——本意就是想作为一份礼物送给达霍姆的。

Wiki上还说:

In Seven Pillars, Lawrence claims that while reconnoitering Deraa in Arab disguise he was captured and tortured. Many critics have read this account as describing homosexual rape, and have used this to suggest that Lawrence was homosexual.

Reports from a man whom Lawrence hired to give him beatings make it clear that he had unconventional tastes, notably masochism.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ose who attest that T.E. Lawrence was possibly a homosexual are primarily biographers and researchers who had never even encountered him.

说了半天等于什么都没有说,不过对于此点,电影中确实有非常多的暗示,比如那个劳伦斯带进英军酒吧的阿拉伯青年,原形应该就是Dahoum。1913年左右在一次南土耳其的考古挖掘中两人相遇,劳伦斯教他摄影,读写,Dahoum成为了他的助手。后来两人搬到一起住,劳伦斯为他塑了一尊裸体像并放到了两人房子的顶上。Dahoum还是一名摔交手(wrestler)。战争爆发时,劳伦斯远在英国,两人再未能会 面,Dahoum1918年死于斑疹伤寒(另一位著名的同性恋亚历山大大帝也是死于此病),终于天人永隔。

电影中还有一处著名的暗示,就是劳伦斯被俘时,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位土耳其省长捏掐劳伦斯的白皙肌肤时,还有那位土耳其士兵行刑时,脸上都浮现出无比猥亵的表情,而劳伦斯被从囚室扔到街上时,第一个动作是把脸转过去,深深地埋进泥水中。这些都暗示了劳伦斯曾被轮奸,上面的资料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但我认为这段不幸的经历和同性恋没有关系,因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性取向是先天性的。


这部片子没有一个女性角色。比宾虚的暧昧兄弟友谊来说,至少宾虚有个在家里等待着的小娇妻。可是劳伦斯从头到尾都是个光棍受
历史上认为劳伦斯是个m受,这个可以从劳伦斯的中性打扮和他cc的气质动作,以及所有围绕在他身边的男性角色。
涉及到此片中的同志暗示的部分是:

该截图我分了六个画面,看右下序号。
1)劳伦斯装扮成阿拉伯人,被土耳其省长俘虏。该省长明显有断袖,对着抓来的每个男人细细观看长相。看到劳伦斯的时候表情发生了暧昧变化。边上的一个手下猥琐的在一边偷笑。
2)劳伦斯辩称自己是普通商人。可是省长不信,把他的衣帽强行剥去。很色和暴力的说
3)手指还多次游走与劳伦斯白皙的胸部肌肤。一边说你的皮肤真好。汗~~调戏
劳伦斯当然不服,怎么说人家也是个堂堂有名的英雄人物。被这么丑的人猥琐总要反抗的。于是他推开省长。
4)此举激怒了省长,于是他命手下人把劳伦斯拉去鞭打。
5)在前面拉住劳伦斯手令他不能挣扎的士兵一脸猥琐暧昧的对着劳伦斯淫笑。在鞭打期间,省长还在自己的办公室门边兴奋的偷看着情况。
6)劳伦斯被xx后被扔在门口的臭水沟里。他的手下上去扶他,劳伦斯只是很无颜的把脸浸在水里。显然他是被轮x了==|||

这段虽然不能反应劳伦斯是g,只是说了劳伦斯被鞭打和xx的经历,不过大家多少可以通过此结合真人劳伦斯m受的情况。大致对劳伦斯的取向能有个猜测。在这么早期的电影里面能出现如此“明示”的剧情。已经是很出格的啦。

=================================
预告:下次将介绍的是又一个“劳伦斯”,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下去。
看前篇请跳转到http://www.qafonline.org/viewthr ... &extra=page%3D1
由于前篇的内容和这篇单独介绍某些 老电影有所不同,故而开了第二贴。希望依然有人有兴趣看和支持!看在我辛苦找资料的份儿,路过请回帖呀^^

[ 本帖最后由 hakuai 于 2008-6-29 18:10 编辑 ]
1

评分人数

  • david1385

《阿拉伯的劳伦斯》

接上回介绍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以后另外一个“劳伦斯”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1983年
劳伦斯先生圣诞快乐 又名:战场上的快乐圣诞
电影导演:大岛渚
电影演员:戴维.鲍伊 David Bowie
     阪本龙一
     北野武








大卫鲍伊和坂本龙一两个音乐教父级的角色在片中的扮相。

在东南亚爪哇岛上,有一个日军战俘收容所,由所长陆军大尉世野井(阪本龙一饰演)和原上士(北野武饰演)主持事务。原是个一味强调武士道的强悍之徒,他对待俘虏和自己的士兵都非常残酷严格。英军俘虏劳伦斯(汗,基本上就是个配角)虽然不是俘虏队长,但由于精通日语,所以经常和日军保持一定关系,尤其是和原上士。英国军官杰克(david Bowie饰演)由于组织游击战被捕后被送到收容所,世野井被这个英俊的“理想军官”所吸引,而变得异常神经质。收容所中很盛行同性恋,原上士的严酷处置也无济于事,世野井疯狂地命令部下朝鲜看守剖腹自杀谢罪,并株连到俘虏队长。原上士在圣诞之夜,释放了劳伦斯和杰克,并对说了一声“劳伦斯,圣诞快乐。”当队长将被处死之际,杰克当着全体俘虏和日本兵的面,拥抱并亲吻了世野井。世野井在极度震撼之下身躯摇摇欲坠。队长虽然获救了,杰克却被罚活埋在土里,只露一个头,无人理睬直到死去。在杰克死亡之前,世野井出现在他身边,向他行了军礼,并割去他一撮头发。战争结束不久劳伦斯在狱中又见到了原上士,两人现在身份互换,不觉感慨万千。当劳伦斯离去之前,原再次向劳伦斯说了一声:“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大岛渚改编的是英国人劳伦斯·包斯特的小说,并加入了自己对日本人精神世界的理解,从而成为一部包容多种立场的“国际主义”影片。片中对以世野井和原上士为典型的日本军人精神,加以剖析和批判,并加入同性恋情节加强矛盾纠葛和心理表现。大岛渚并没有绝对化地描写任何一个人物,原上士外表野蛮,但也在圣诞之夜释放了将要处死的劳伦斯等人作为“圣诞礼物”;世野井外表纯净,但内心的斗争却极其激烈,甚至到了难以自持的地步。初上银幕的北野武和阪本龙一的演出堪称绝佳。

战场上:男人的爱恨情仇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具有震撼力的电影了!这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后方印度尼西亚小岛——爪哇(JAVA)为故事发生地,根据英国作家劳伦斯。范(Laurens van der Post)的小说《种子与播种者》( The Seed and the Sower)改编的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又译《俘虏》,讲述的就是1942年在日军战俘集中营的故事:以劳伦斯和杰克为代表的英军俘虏,在日军上尉约诺和海尔士官的军国主义的暴虐管制和惨无人道的武士道精神的强行灌输下,西方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宗教观,与东方特别是日本的传统和武士道文化,以战争这种方式奇异地交汇和碰撞和冲突,在战俘营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压制和反压制、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和奋斗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大岛渚,这位1976年凭借一部惊世骇俗的情色经典——《感官王国》闻名全世界的、最具争议和才华的“新浪潮电影”导演,在1983年完成了《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并于同年入围戛纳电影节。有趣的是,这部片子也是几位在当时或者未来闻名世界的艺术家的某种意义上的“处女作”:它是英国著名摇滚歌星"变色龙"大卫。鲍维(David Bowie)(在片中扮演英军少将杰克)和后来蜚声世界影坛的日本演——北野武(在片中扮演海尔士官)的电影处女作;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音乐人之一的坂本龙一(在片中扮演日军上尉约诺)的电影处女作和电影音乐处女作。不知道《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这部片子对这几个人来说,在当时究竟有着多重要的意义,然而透过时光回去看,它似乎居然有了某种深不可测的先知先觉!这种超豪华阵容,在17年后的2000年、在他们都成为各自领域的翘楚后,再次强强联手(除了大卫。鲍维外),这次打造的就是再次轰动国际影坛的:《御法度》。

想起来,几位艺术家这种男人之间的情谊真是让人很感慨!就如同片中的几个男人的难以言表的情愫。而且似乎一向如此,电影中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生死爱恨纠缠、英雄惺惺相惜、可以以生命作为代价和交换的特殊情感,往往比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更具有威慑和震撼力。这部纯男人的电影也不例外。“战争让女人走开”,战争,让男人更男人,战争,似乎天经地义地也成了男人的宿命。在众多的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里,摆脱好莱坞的惯例,即放弃来点胡椒来点盐,加点爱情加点性的套路,荧幕上纯粹一帮男爷们的也不在少数,例如近期我看过的法国片《军中禁恋》,然而大都切入点平淡或者表现力缺乏,总之,让人过目就忘。

《圣》一片中的几个男人,他们各自个性鲜明:劳伦斯,成熟、善良、正义,因为熟悉日语和日本文化而成功地斡旋于日本军人和战俘之间,成了东西方文化和矛盾的缓冲剂和协调者;杰克,“勇敢的杰克,军人中的军人”,铁骨铮铮,决不低头,是自信和自由的化身,也因为如此,他对于约诺上尉来说,充满了神秘感、诱惑力和令之恐惧;约诺上尉,刚愎自用的军人,暴虐和内心脆弱得其实象个孩子,所以强大的杰克,是他的魔鬼也是他的神;海尔士官,残酷的军国主义精神最深的中毒者,但对朋友也不乏恻隐之心;还有骄傲、不畏惧的战俘司令官等人。。。正因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即使是在战争这种冷酷而严峻的环境,他们依然有着七情六欲。片里刻画了这几种情感:劳伦斯与海尔士官的友谊,劳伦斯与杰克的友谊,约诺上尉对杰克的超乎寻常的关注、崇拜和略有同性恋色彩的倾慕。

影片中最让人难忘的是杰克与约诺上尉的精神上的较量,在广场上集中时爆发,同时也达到了影片的高潮!杰克坦然地自人群中走出,如山一样岿然不动地屹立在约诺上尉的前边,挡住将被无辜处死的犯人,约诺上尉气急败坏得象个孩子,被他推倒在地后的杰克起身,缓缓地走向约诺,抓住他地双肩,在他的左右脸颊各亲吻了一下,然后退后几步,双手抱拳,目光坚毅地逼视着已全然被击溃的约诺上尉,约诺举刀,但他终于瘫软了。。。。杰克也终于被活埋!接下来是全片最美丽的一段场景:杰克看见了故乡!那里是落英缤纷的桃花源,那里有他的弟弟在低吟浅唱,那里还有他“我在开花之前一定回来”的誓言。。。。良辰美景奈何天!在冷森的月光下,约诺上尉来到奄奄一息的杰克身边,他有些惶恐和敬畏地慢慢靠近,然后掏出一把刀,从杰克头上割下一撮头发,小心翼翼地放入口袋;他起身,整整衣装,低头,敬礼,然后他步履坚毅而沉重地离去。。。那时分明有一只蝴蝶在杰克的额上起舞!

四年后的圣诞节,“胜利是经过奋斗才获得的”,劳伦斯和海尔的俘虏位置发生了互换,约诺上尉委托劳伦斯在他被处死后,将那缕杰克的头发,祭在他故乡的神坛上,他究竟怎样一直到死的那刻也还念念不忘那个男人?!战争终于结束了!战争的伤痕还需要去抚平,爱,只要播种,就会收获,“他死时我们种一棵种子,让我们共同分享它的成长”,劳伦斯对海尔说。何平和爱,就如种下的一颗颗种子,是用生命浇灌出来的桃花源!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海尔士官,那张终于笑得阳光灿烂的脸,让人感觉圣诞从此真的快乐了!

据说大岛渚的精神世界归纳起来就是“菊花与剑”,他的电影,传承和发扬了日本式的残酷与唯美。大气磅礴之下绝不粗枝大叶,细节都可圈可点,而且绝无拖沓和言之无物的脂粉气。通过剧中人物说的“他们的国家(指日本)是个充满焦虑的国家,没有什么值得留念的,然后他们变得疯狂。”“这就是你们的神,愚蠢的神”,“你们是那些自我的人的牺牲品”等话,大岛渚对残暴的军国主义、不可一世的民族主义、懦弱的武士道精神都进行了反思和否定;对正义、自由和博爱的向往和讴歌,人性的力量,使我们就这样被他征服:一个敢于正视现实和历史的睿智的导演!

再来说说主演坂本龙一,出演本片时,他正是30岁的翩翩俊男才子,未经风霜的脸、不苟言笑的表情将那个有些孩子气的自负和暴虐的约诺上尉演得并非那么令人生恨;然而在荧幕看不见的那端,他用音乐,将电影点缀得荡气回肠!在“亲吻”一段和“割发”一段,就是因为音乐的渲染,看得我都几欲落泪!想那人世间的所谓“感动”,也莫非如此了!那首《Beyond Reason》(理由之外)《The Seed 》(种子)和《Forbidden Colours》(禁色)都成了电影里最不可或缺的元素。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纯男人的电影,战场上演绎他们的爱恨情仇,与其说它是一部战争电影,还不如说是一部人性的电影。所以,它是战争片的精品,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好电影 。

下面来精彩截图欣赏:


系列一:
图一1:在临时审判俘虏的法庭上,杰克(bowie)出示了自己被毒打的鞭伤,在一边作为翻译的世野(坂本)则露出了同情和被勾到的表情=V=
图一2:翻译劳伦斯和原上士(北野武)在讨论新来的那位英俊战俘容易遭到其他人强x的话题。。。= =;


系列二:
图二1:杰克要求队长免于处死而上前阻止,被日军手下和世野胖揍(不过世野只是做样子而已,他怎么忍心打杰克呢)。杰克以爱报恨,以吻化解矛盾。
图二2:世野突然被吻了,表情很吃惊,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已经彻底崩溃)
图二3:吻了两次,哈哈
图二4:世野被杰克放手后彻底虚脱瘫软倒地。说明他内心的震撼*_*太激 ,吻是还好啦,不过内心的冲击是无比的。


系列三:
图三1:杰克被处罚,活埋留个脑袋,直到死去。不过还是很美丽的。日本人的刑罚还真是什么都有。这个很折磨人,最后应该是干死的
图三2:晚上夜深人静,世野偷偷来看杰克。来见他最后一面。
图三3:他用刀割断杰克的一簇头发,并小心的用布包好珍藏起来。作为自己永远的回忆。足见情深意切,可惜他们两个人的地位限制,虽然是英雄相惜,却因为时局造成有情人难成眷属,凄美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坂本有着日本第一音乐大师之称,而david bowie也是60年代-80年代期间最富影响力的glam rock华丽摇滚教父,被誉为“摇滚变色龙”或“千面歌星”,是欧美摇滚乐坛最富于变化、最神秘莫测的歌手。直到现在两个人仍是具有很高的人气和影响力的常青树。这部片子拍于1983年,当时两人可以说还都很年轻,尤其是坂本。两人的身份也足以代表了日本和欧美的青年一代。所以这部片子由此二人来演绎,可以说是名至实归的。片子最大的矛盾和看点就是深刻的反应了日本民族对于欧美文化即有心想取而代之,征服其,又无法克制的受到其的诱惑和吸引,而矛盾挣扎的心态。直至今日,仍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
预告:下次介绍,北野武演的另外一部日本经典同片《御法度》

TOP

菊花与剑——御法度

真是一部老生常谈的片子,不过既然说道了大岛渚和列为日本强人就非要说下这部片子不可了.先截图一个


主人公是一个叫加纳的年轻武士(松田龙平),来自一个富商的家庭。除了剑术高超,更重要的是相貌比女人还要美丽。【图1:虽然有着美貌的外表可惜还是常流露出阴险腹黑的样子】自从他被选拔进入到新撰组,就搅和的一团乱七八糟,主要原因当然是很多武士觊觎他的男色,引发了一系列的嫉妒背叛欺骗谋杀。

第一个就是与他一起选拔进来的田代(此人是由浅野忠信扮演,老实说俺觉得他们两只从形象上还是最般配的,典型的强攻和女王受|||||||),一开始田代向他示爱被拒绝了【图2:这段比较萌,截图连对白,哈哈,我很喜欢浅野忠信说,在《杀手阿一》的裂口男角色也很适合他】但是后面有很多线索还是证明了他们肯定还是发生了关系,并且加纳对他应该是不至于很讨厌吧……《——自我猜测||||||||。因为后来又有个长的比较难看的武士非要和他ML,加纳并没拒绝,俺就痛恨为撒好容易一段X戏不是加纳和别人而是和他,飙泪,那人太WS了||||||,一点美感都没有,而加纳活脱脱一个冰山受啊,从头到尾虽然么抗拒但是脸上平静的一丝表情都么有,看样子也不是第一次,所以估计之前肯定是和田代吧,而且右泽问他也么否认~【图3:似乎是被加纳的冷血逼急了,真的为他魅惑了的右泽半开玩笑的想要掐死他,但是加纳对生死也看得很不在意,这和他在结尾为了自救而杀死田代似乎又矛盾了】后来他受伤的时候田代一直一直在呼唤他的名字,明明他的剑术应该比田代高,但是每次实战都打不过田代,最后决战更是用暧昧的表情眼神和说话骗取了同情~(这可能就是加纳对每个人都工于心计,采用不同的战术的手段,在片中我们一再看到的是一个手段高明,做事冷血的阴险诱受)。还有一个叫山崎的武士奉命带他去妓院找女人,结果他却拒绝了女人反而对山崎表示出了好感,但是山崎却不好此道,虽然如此还是为他屈身弄鞋子,可见也不是完全没有受诱惑啦。另外组长近藤和副组长土方对加纳明显也很有异样的好感,所以才一次一次的姑息纵容他,从而也影响了对事态发展的正常判断力。

但是加纳却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清纯简单。说是披着天使外衣的恶魔也不过分。他杀人干净利落毫不手软,甚至衣服上都不溅一滴血。他的眼神永远是平静无波的冷酷漠然。他加入新撰组的目的据他说也是为了能杀人。他杀死了所有和他有肉体之欢的男人,他喜欢的人他也要他们死。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感情。这大概就是大岛诸有意设的迷团吧。即使最后说他真正喜欢的人是冲田,也是出自土方的推测。不过这里唯一没有受加纳诱惑的人也就是冲田了。(但是我倒是觉得未必,出现了加纳这个角色后,冲田的立场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对同性之爱,菊花之盟好奇起来。我最初总觉得这两人的立场有点对立,冲田虽然不好此道,但是加纳出现以后失去了以往被关注的地位和风头?)

后来加纳偷了田代的刀去刺杀山崎,结果没有得手,后来近藤和土方认为是田代干的,于是叫加纳去杀了田代,估计近藤是故意的,因为他也知道他们两只之间的传言,大概也有种阴暗的嫉妒心理吧,让情人互相残杀,还派了土方和冲田去在一旁监督,但是无论结果怎样都不许他们出手。田代来了一见加纳就怒道你为什么要陷害我?加纳没有回答,两人打了起来,但是加纳还是打不过田代,紧要关头他可怜兮兮的望着田代说了什么,于是田代犹豫了,就在那一瞬间加纳反败为胜一刀杀了田代,然后他轻轻的笑了起来,几乎也是唯一的一次笑,真是飘忽而邪魅,无法形容的感觉。

在一边观望的土方和冲田猜测那个时候加纳到底对田代说了什么,【图4土方问站的比较前面的冲田,冲田回答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我个人觉得不排除冲田的确听到了什么,但是觉得不该和土方说才托辞的,也许正因为他听到了关键,最后才要回头去杀了加纳)然后冲田说我有事要办离开了土方追随着加纳而去,虽然没有演出来,但是我们听到的是画外加纳很高兴的打招呼叫了冲田的名字,而随后发出惨叫。显然冲田杀死了加纳。而土方心里也知道冲田会这么做,他无法阻止,即使到了最后,他仍然认为加纳是被妖邪伏了身,他本身的美丽仍无过错,狂乱中,他砍到了一棵樱花数,夜幕中,花雨漫天……

也只有日本人的审美观会找一位如此美的象女人一样的少年来出演这么一个角色吧。(俺其实一点也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受||||)。无论是加纳还是樱花,都象征着那种脆弱的不切实际无法把握的美,很虚幻的感觉。加纳从头到尾就不象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冲田,他也很难让人猜的透他到底在想什么。如果他真的那么排斥男色的话,为什么又要给土方讲那个故事呢?还说这个故事表达的不是友情而是男人之间的爱情||||||||。

菊花之盟:
“…一位教师救了一名旅途生病的武士。在养伤期间,两人养成了深厚的友谊。可是武士必须回去,于是他承诺教师,在菊花节的那一天,他会回来。

教师于是虔诚得等待。终于到了菊花节那一天。教师和母亲准备了食物和酒,武士却没有回来。教师觉得很伤心,于是半夜踱到了武士曾养伤的屋子。他突然发现漆黑的房子里有一张脸。是武士回来了。他的表情悲伤而怪异,不吃也不喝。他告诉教师,在返回队伍的路上,他被当作囚犯抓了起来,无法按照约定赶回来。为了他们的“菊花之约”,他杀了自己让灵魂代替自己回来以守承诺…。”
冲田认为,这故事里的两个人之间应该不只是友谊,他们之间产生的是爱情。否则就不会用生命兑现。
老奸巨滑的土方当时就看出了事情的关键,“你是不是爱上了加纳?”
而冲田则回答得很洒脱,“我只是爱听美丽的故事。”

这故事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的尾生,为了和喜欢女人的约定抱着柱子被水淹西了(还不知道那女人喜欢他不||||||),果然同样的东东被日本人一Y就成了两男的了,望天,真不愧是耽美的发源地,呼。

总之也是部挺神奇的电影,都是些不知道在想撒的人你死我活==+,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暧昧。阪本龙一的配乐到是非常动听,透着一股凄迷悠扬的味道。处处都充满着很本土的色彩,无论是武士道的精神还是一些风格习俗,印象深刻的是那位花魁的登场,几步路走了一分多钟,那走路的方式还是第一次看到|||||||||。(不过后来在《恶女花魁》里面见识到了真正的强,一直担心她会不会跌倒==;)
我个人觉得加纳之所以很黑手,是缘于他的自我厌恶,对于长相非常吸引人这点他不觉得可喜,反而厌恶起那些受到吸引而相互猜忌的男人,所以他才会表现的很冷漠无情,毫无节操,是想看着他们自相残杀才高兴吧。而唯一没有对他下手的冲田,才最得他的心(自己猜想的,两个人在一个起的话倒是美人二人组了),当然土方也是个暧昧的角色,但是在片子中我们知道土方是一个中立的视角,一个类似观众的第三人,他所闻所见就是我们所认识的事实。

在德川幕府统治的末期,由于西洋文化的冲击,幕府的统治已经芨芨可危。这时出现了一批所谓“维新志士”的家伙。他们以推翻幕府,实行改革为目标(明治维新),并且开始招幕剑术,与幕府对抗。而幕府也成立了自己的特务和暗杀组织,这就是所谓的“新撰组”。著名的“池田屋事件”就是以新撰组剑士袭击在池田屋开会的维新派剑手开始的。在那次事件中,冲田总司的表现最为抢眼,传说他连斩七人,(包括著名的维新派思想家吉田)后来在回城的路上却突然开始咳血,人们这才发现他得了肺病。死时26岁吧。

冲田总司在后世是一个颇受好评的人物。虽然身为特务组织的头子,但人们说他,性格天真,有孩童气。他的标志就是总挂在脸上的那种孩子般的微笑,当时在京都的新撰组人物一般都受到京都人的嫌恶,只有他是个例外。人们还说他很喜欢小孩子,经常和小孩玩耍。(电影中总司坐在河边看小孩抓鱼的形象是真实的)

总司任第一小队队长时大概是二十岁,虽然年纪轻轻,但剑术在组内已经可以算作是第一。所以近藤勇才很早的就让他做了组内剑术的“师范代”,也就是总教头,他,土方岁三,近藤勇,都是剑术老师近藤周作的弟子,(其实包括那个面老又没能耐的井上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人)。总司二十岁的时候,土方大概三十二岁,近藤大概三十三岁,他们与总司是师兄弟加兄长的关系,因为总司年纪幼小,所以土方和近藤都很疼爱他,而总司跟他们也很亲密。

“池田屋事件”之后,(历史上说它令明治维新最少晚发生了一年),幕府终于抵抗不住维新派的势力,开始向江户撤退。但总司却因为发病而疏散在了京都的附近。后来幕府终于彻底失势,而新撰组的大本营也终于被人攻破,近藤被杀,土方率领残兵败将跑到了山上打游击。而总司也在获得了上述消息后在京都的住处病发吐血而亡。半年后,土方被抓,遭斩首。威名赫赫的壬生之狼们,终于全军覆没。

最后再说一下,电影中武田真治所扮演的冲田总司,真的是非常相像。可以这么说,如果历史上真有冲田总司其人的话,那他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大大的眼睛,调皮而善良的表情,总是发出很爽朗的笑声。单纯而善良的孩子气杀手。(补充一句实在让人幻灭的话,冲田在历史上真实的人物除了孩童般的笑脸和神童一样的剑术,长的让人不敢恭维==;以前在网上看到据说是冲田总司的真人照片,第一印象就是。。。白馒头。原谅我==)

结局的两个版本的传闻
==============
結局實在好,魔性少年松田龍平勾魂奪魄,他的媚惑就像傳染病般,蔓延到每一個被涉入內的雄赳赳武士身上。他們都開始動搖,或懷疑自己的性取向,甚至固執的一輩,更認定一切禍根都是因這個天煞少年而起。

  表面上,故事是這樣說,但骨子裏,大島渚一定沾沾自喜,因為他一手設計的少年角色,根本就是開啟男人內心感情世界大門的一雙手,他的出現,使固執硬朗的武士,都認清了感情投射的多元可能。

  少年並不是傳染病,而是啟蒙燈,只看你要繼續否認,還是走出衣櫃。

  特別是結尾,北野武和武田真治在荒野口角,武田直指北野武也對少年特別仁慈,更與統領有曖昧關係,二人雖爭持不下,但鏡頭已經說清了二人心底的幻想——他們都不約而同夢見松田龍平。

  關於結局,坊間流傳有兩個版本。細查之下,確有其事。一個是康城參展版本,一個是原裝日本版,即是香港上映的版本。

  話說今年康城參展,大島渚沒料到較為隱晦的結尾,原來外國觀眾未能心神領會,於是為了方便「大眾」,便稍為多加一句對白。而回日本後,則續用舊版。

  日本版是,當松田龍平在荒野殺掉淺野忠信,一旁監視的武田真治,忽然告辭,北野武心中嘀咕,準備揮刀斬斷櫻花樹表示要殺掉魔男之前,遠方傳來慘叫聲。

  康城版是,遠方傳來慘叫聲之前,聽見松田龍平呼叫大師兄,即武田真治的名字。

  以上兩個版本,哪一個會看得明?又或者看得明白與否,很重要嗎?不如說,哪一個比較好?再有一個坊間康城版,是片未有字幕交代之前的慘叫是什麼。是否如此,真要問一問去過康城的人了。

  我更差,沒有去過康城,更連慘叫聲也聽不見。
========================================
我们后来看到的版本一般都是有招呼冲田,然后发惨叫的。即所谓的康城版嘛~不过其中的差别也没有特别比对过
不过这部片子中的??松田演绎的加纳的确是我在影史上见过的最腹黑受之一(可能也和片子刻意渲染的隐晦氛围有干系,另外很相似的作品只有《水手奎莱尔》的奎莱尔,同样也是超级腹黑的,不如加纳那么阴沉冷血,但是心狠手辣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TOP

蜘蛛女之吻,很老很经典

上文对法斯宾德和他的电影《水手奎莱尔》有兴趣可以直接到我介绍导演的帖子中看到
http://www.qafonline.org/viewthr ... &extra=page%3D1

英文名: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中文名:蜘蛛女之吻
类 型: 剧情
导 演: 赫克托·阿尔特里欧 Hector Babenco
编 剧: Manuel Puig
Leonard Schrader  
主要演员: Milton Gon?alves
José Lewgoy
索尼亚·布莱加 Sonia Braga
劳尔·朱莉娅 Raul Julia
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  
上映日期: 1985-6-6  
国家地区: 美国 / 巴西
IMDB:0089424
时长:120 分
对白语言:英语 / 葡萄牙语
色彩:彩色
电影分级:美国:R / 英国:15 / 瑞典:15 / 芬兰:K-16 / 智利:18 / 阿根廷:18
其它英文片名:Beijo da Mulher Aranha, O (Brazil)


剧情介绍:
根据阿根廷作家曼努.艾尔普伊格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是巴西名导演赫克托.阿尔特里欧执导的第一部英语片,成绩十分卓越。故事以拉丁美洲的一所监狱为背景,威廉.赫特饰演娘娘腔的同性恋者,莫琳娜因猥褒少年而入狱,与劳尔.朱利亚饰演的墨西哥革命领袖互伦丁同处一室。两个性格与世界观截然不同的男人在长久相片之下逐渐变得互相理解同情,发展出一段感人的亲密关系。全片大部分篇幅是在地方狭小的牢房中发生,但因剧本扎实,演员出色,看来一点都不会沉闷,导演还将蜘蛛女的部分拍出令人充满暇恩的幻想气氛。威廉.赫特塑造的同性恋者举手投足都是戏,因而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后该片改编为歌舞剧在百老汇演出


曼·普伊格<蜘蛛女之吻>(1976)

作者简介曼努埃尔·普伊格(1932—1990),阿根廷作家,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赫内拉尔——维列加斯。1951年就读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后获罗马电影实验中心提供的奖学金,赴意大利专攻电影导演专业。毕业后曾担任过助理导演,拍摄过几部故事片。1968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丽塔·海沃思的背叛》,旋即为拉丁美洲文坛所注目,被认为是“爆炸”文学后一代作家中的杰出代表。翌年他又发表了另一部长篇小说《红红的小嘴巴》。这两部小说均被改编成广播剧和电视剧,在阿根廷国内广为传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进入70年代后,普伊格又次第推出了长篇小说《布宜诺斯艾利斯事件》(1933)、《蜘蛛女之吻》(1976)、《天使的命运》(1979)、《永远诅咒阅读本书的人》(1980)和《恋人的血》(1982)。在搁笔若干年后,作者又于1988年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热带地区的夜幕已经拉开》。此书一问世,便获得读者的好评,被确认为1989年度拉下美洲读者最喜爱的十大小说之一。

除小说创作外,普伊格还写过剧本。1983年他将长篇小说《蜘蛛女之吻》改篇成电影文学剧本,同年又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村夫之脸》和《地华那的回忆》。

普伊格的作品往往有一个引人入胜、清趣盎然的故事情节。题材从表面看,多属男女情思,实则常常反映一些严肃的耐人寻思的社会问题。人物大多来自社会的中下层。艺术形式多样,尤其擅长运用对话。

                    
内容概要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某监狱4区第7号牢房里,关押着囚犯有“腐蚀青少年“罪的同性恋者莫利纳和地下工作者瓦伦第,后者的罪名是“煽动工人罢工,制造事端”。这两个身份不同、性格迥异的犯人同住一囚室,倒也和睦相处。莫利纳自命为女人,装束与性格也仿佛是个女人。他就象女人一样关心体贴同室难友,虽说后者总是对他保持着警惕,怀疑他负有某种特殊的使命。

                    
在那沉闷、漫长,似乎永无尽头的监狱生活中,为了消磨时间,打发日子,莫利纳每晚向瓦恰第讲述他人狱前看过的电影故事。随着莫利纳部日复一日的娓娓动听的叙述,他们俩的关系日趋融洽,原来的隔阂渐趋消失。瓦伦第向莫利纳讲述了自己过去的革命经历,道出了对女友(也是革命战友)的无比思念。莫利纳也向难友袒露了自己的心怀——他如何在思念他的男友以及他们如何“相爱”的情景。

                    
一天瓦伦第忽然食物中毒,腹泻不止。为了防止当局乘机对他施用麻醉药,让他在神志失常的情况下说出真话,泄露革命机密,他拒绝就医,结果,肚子拉得越来越严重。全靠莫利纳对他的精心照料,终于使他转危为安。之后,他俩的关系更为密切了。

                    
瓦伦第的身体仍然十分虚弱,但监狱里的伙食十分糟糕,莫利纳非常希望得到有营养的食品以滋补瓦伦第的身体。正在此时,莫利纳被典狱长叫走了,原来政府当局为了从瓦伦第的口中取得线索,以破获地下革命组织,早已绞尽了脑汁,但无论是严刑拷打,还是威迫利诱,均无济于事。这会儿监狱长注意到了莫利纳与瓦伦第之间的良好关系,便想利用前者去软化后者的意志。莫利纳将计就计,借机从典狱长那儿弄到大量的精美食品,带回牢房,与瓦伦第共亨。瓦伦第一案当局催迫得越来越急。于是,内务部某处长只好亲自出马。他传唤了莫利纳,先对他施加了一番压力,让他一定要听从政府当局的安排。随后便出平意料地向他宣布,他立即可以假释出狱了。原来这又是当局的一计,目的是让已成莫逆的这两个难友在叙离情别惫的过程中,使瓦伦第说出一些肺腑之言,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当局渴望的情报。

                    
临别前一夜,莫利纳拿出母亲给他送来的全部美酒佳肴款待瓦伦第。在吃饭的过程中,莫利纳告诉他,自己己得到了假释。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瓦伦第痛苦不堪。入夜,这一对已一起度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的难友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们互相安慰着,排解着对方内心的忧伤。他们的两颗心越来越贴近了,最后在难舍难分中两人发生了“性关系”。

                    
莫利纳就要出狱了。瓦伦第自然地想到利用难友出狱的机会与他的革命组织取得联系,起初,一向标榜不问政治的莫利纳表示难以接受难友的这一重托。后经瓦伦第一再坚持,莫利纳终于下定决心,冒死完成难友的嘱托。

                    
当局深知莫利纳出狱必然负有替瓦伦第当联络员的使命。一个组织严密的特务网在密切地监视着莫利纳的一举一动。莫利纳遵照瓦伦第的嘱咐,在出狱的前几天不动声色,以麻痹监视他的特务。过了相当一段时间后,莫利纳以为监视已经放松,可以进行活动了。但就在他与瓦伦第的同志们将要接上头的这一霎那,警车突然朝他驶来。在一场混战中莫利纳中弹死去。

                    
瓦伦第又一次遭到了当局的严刑拷打,但莫利纳之死给他造成的心灵的创伤更甚于肉体的痛苦。昏迷中的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女人陷进了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中,网从她身体的各个部位展开,象无数股绳索,这就是书名中说的“蜘蛛女”……

                    
小说的大部分篇幅用来记述莫利纳讲的一个个动人的电影故事。第一个电影题为《金钱豹女人》,这是个起源于中世纪的古老传说。在一个几平与世隔绝的边远山付,男人们都上了前线,村中食品奇缺,人们死于饥馑的越来越多。一天,有一魔鬼来村里向村民们分发食物,他提出一个条件,每发一次食物,村民们一定要交给他一个女人,供他玩乐,村里一个最勇敢的女人站出来自告奋勇愿跟魔鬼走。魔鬼身边站着一只饥肠辘辘、凶狠无比的金钱豹。战事结束后,上前线的男人们均先后回到了村庄,那个勇敢的女人的丈夫也回到家里。当他与妻子接吻时,却被她活活地撕成了碎片。原来她早已变成了一只金钱豹,确切他说,她已变成了金钱豹女人,莫利纳给瓦伦第讲的这个《金钱豹女人》的电影故事便是以这个古老的传说为背景展开的。女主人公伊雷娜便是这样的一个金钱豹女人。她与异性接触仅仅是为了取得对方的保护和同情,而不是性爱。一旦有了两性间的情感的冲动,特别是当她被某一男性搂抱接吻时,便会立即变成凶残的金钱豹,将对方撕烂。若干名男人(其中包括一位给她治病的精神分析医生)均死在她的利爪下。这样的电影故事莫利纳断断续续他讲了五、六个。
                    
作品鉴赏普伊格以其杰出的小说《蜘蛛女之吻》和其他作品取得的成就,于1986年击败美国著名作家冯尼格和多克托罗,荣获意大利第四届库尔齐奥·马拉巴尔泰文学奖。该奖以意大利著名作家库尔齐奥·马拉巴尔泰(1898—1957)命名,用以奖掖有突出文学成就的外国作家,被认为是“意大利版的诺贝尔文学奖”。

                    
《蜘蛛女之吻》出版后,立即在国际上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译成十余种外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1985年著名导演赫克特·巴班科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获得高度评价,美国影星威廉·赫特因出色地表演了片中的同性恋者莫利纳而获1985年度奥斯卡男演员奖。

                    
同性恋在西方早已司空见惯,几乎已成一大“社会公害”,但在文艺作品中却恨少得到反映。正如小说中所说,同性恋者在西方各国政府和民众的眼中比酒徒、赌棍甚至窃贼更遭厌弃。然而,这种现象始终存在,而且有日益发展的趋势。原因何在?除了社会方面的问题外,是不是还有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原因?对此,作者抱着严肃的态度进行了探求。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探索,因为作者在书中没有提出任何结论。对象莫利纳这样的具体的同性恋者,普伊格的态度是明朗的:社会不应对他(她)们进行排斥和歧视,就象对待犯有别的方面社会公德错误的人一样。一般说来,他们并非坏人,公众舆论不能对他们不分皂白,一味加以谴责。
                    

和普伊格的其他的小说一样,《蜘蛛女之吻》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对话。开卷伊始,便是莫利纳与瓦伦第的对话——前者在向后者讲述电影故事。那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故事很诀就把读者给吸引住了。普伊格原是从事电影编导的、深知如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每讲到节骨眼上,瓦伦第便开始插科打浑,而莫利纳则趁机卖起关于,就象章回小说一样,来个“且听下回分解”,让读者再接下去看“下一回”。贯穿于全书的这六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电影故事大多通过这种方式加以叙述。其次,人们可以看到,普伊格通过莫利纳之口讲述出来的这几个电影均有其合意。如果第一个故事《金钱豹女人》反映了莫利纳这个同性恋者的心态的话,那么,小说中出现的第二个关于法国女歌唱家与德国法西斯军官的恋爱故事则从某一角度表明了两位书中人的政治态度——莫利纳对政洽不感兴趣,对这种“爱情”津津乐道,然而作为革命家的瓦伦第则对这种超政治的恋爱十分反感,斥之谓“法西斯宣传”。小说正是通过一个个电影故事的讲述来介绍人物(心理活动、政治态度和生活经历等)推动情节的发展的。

作者除了运用对话这一主要的表现手段外,还巧妙地运用了公文佐证、注释引证和意识流以及倒叙等现代小说常用的手法。

普伊格的意识流运用得颇为得心应手。莫利纳在向瓦伦第讲述《索比女人的回归》这一充满魔幻色彩的影片时,双方的脑海里出现了种种断续的意念:

莫利纳:……这时,船长对她说,千万不能让这种鼓声给欺骗了。有时,鼓声传播的乃是死亡的判决书。(可是,心脏不好,一个有病的老太太……)

瓦沦第:(警察巡逻队,快躲起来……门开了,机枪口,令人窒息的黑血涌到口腔)讲下去,你为什么不讲了?

从上面的这一段引文中可以看出,括号内的这一部分系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就是说,他们一边讲故事,一边还在各想各的心事(莫利纳在想他患有心脏病的者母亲,瓦伦第则在回忆警察捕人的场面),极富立体感。

小说用相当大的篇幅(有时占书页的下半页,有时使用整页)精心选注了国际上颇有名望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专家(如弗洛伊德)有关同性恋的种种沦述。这种注释与小说的正文同步进行,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提出问题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同性恋问题。

小说的后面几章运用了公文佐证法,即部分地或全文摘引了莫利纳与处长的谈话纪要和安全委员会的特务跟踪监视假释后的莫利纳时所写的情况汇报,这不仅使小说的表现手法多样化,而且,使叙述的事情更具真实感。


--------------------------------------------
    小说是阿根廷作家曼努埃尔.普伊格写于1976年的对话体作品,获得了若干文学奖,也是他一生最具影响的作品。不过因为涉及同性题材,竟然曾被列为十大禁书之一。可实际上如果单纯把《蜘蛛女之吻》解读成同性恋小说,会把作者生生气活、再活活气死——要知道,一直以来本书可是被界定为政治小说,而非同志文学。我只能说,同性关系是作为《蜘蛛女》重要和必要的叙述手段而存在。因为只有它才适合作品里非常特殊的环境:监狱。

  歌舞剧《蜘蛛女之吻》亦不必说,自诞生之初就一炮而红,多年来久演不衰,早已成为百老汇的经典。

  1985年,独见慧眼的巴西导演埃克托尔.巴本科把它拍成了电影。电影拍的怎么样呢?我没有看到,无法发表意见。可供参考的是:片中的男演员威廉·赫特(William Hurt)就凭借此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有人说拉美文学都是天生的好剧本,直接敷衍就可成片。《蜘蛛女》更是其中翘楚,文字的瑰丽和情节的曲折本身就是绝好的电影架子,可能也只有声光影画俱全的电影才能够立体表达主人公种种神奇想象与黑暗监狱血腥残酷的强烈对比。

  可惜据传小说改编成电影时,导演只保留了原著中的《法国歌女》为主线,舍弃了另一条标志性的《僵尸女故事》。即便如此,电影版《蜘蛛女之吻》也被评为“足以流芳后世”。可以透露的是,不管在书中还是电影里,为爱不顾一切的同性恋男子和他幻想中的同样奋不顾身的“蜘蛛女”最终都被虚伪而冷酷的现实所吞没了……

  那是怎样一番演绎呢?


获奖情况: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86 最佳电影 / Best Picture 提名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86 最佳男演员 /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威廉·赫特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86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提名  赫克托·阿尔特里欧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86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提名  Leonard Schrader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86 最佳电影(剧情类) /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提名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86 最佳女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提名  索尼亚·布莱加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86 最佳男演员(剧情类)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提名  威廉·赫特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86 最佳男演员(剧情类)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提名  劳尔·朱莉娅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86 最佳男演员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威廉·赫特  
独立精神奖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6 特别声望奖 / Special Distinction Award 获奖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85 最佳男演员 / Best Actor 获奖  威廉·赫特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85 最佳男演员 / Best Actor 获奖  劳尔·朱莉娅  
落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1985 最佳男演员 / Best Actor 获奖  威廉·赫特  
东京国际电影节/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85 特别评审团杰出奖 / Special Jury Distinguished Award 获奖  赫克托·阿尔特里欧  
戛纳电影节/Cannes Film Festival 1985 金棕榈 / Golden Palm 提名  赫克托·阿尔特里欧  
戛纳电影节/Cannes Film Festival 1985 最佳男演员 / Best Actor 获奖  威廉·赫特

以上内容在qafcn的蜘蛛女之吻的电驴下载贴中大部分都提到过啦
http://www.qafcn.org/archiver/?tid-18093.html
===============================
片子太大,分上下两部共1.4g,而且没有中文字幕,以后有机会如果有人要看再共享啦,下面配点图给大家看吧

1:瓦伦第腹泻不止,为了不去就诊,莫利纳照顾着他,下半身的清洗,污物处理等。
2:莫利纳的悉心照顾使得瓦伦第对他产生了信任和感情
3:莫利纳从监狱外拿来了吃喝,囚禁生活变成甜蜜亲切的两人世界
4:莫利纳在离开监狱前,两人不舍的深情吻别~(其实前一天H了哦,只是熄灯了没拍出来,但是可以听到……)
===============================
小说下载
the kiss of spider woman
下载 点击上面的链接的右键另存为

预告:日本老电影《蔷薇的葬礼》

[ 本帖最后由 hakuai 于 2008-6-28 14:31 编辑 ]

TOP

沙发?

TOP

LZ好辛苦啊

TOP

其实不辛苦啦,我差不多半个月才会写一篇,而且很多内容网上收集一下也很方便,问题是懒~

TOP

纯支持!!!

TOP

哈哈大岛渚的《御法度》是我还在上高中时看的 迫于班上同人女的威胁。。。
只记得里面那个妖艳的男子其他一概不记得了。。。
楼主您的介绍激起了我看老帕电影的欲望

TOP

楼主太BH了。。。。。。。。。。。
这要写多少时间哦。。。。。。。。
可以算吭么ORZ。。。。。。。
辛苦辛苦。。。。。。

TOP

楼主太BT了!!!
辛苦了!!!

TOP

这已经是个很深的坑啦……我发现Orz

TOP

强人的原创帖,进来支持一下。内容太多,就不详细看了。
话说第一次听说 “宾虚《ben-hur》1959年算的上是一部同志片”,这个由于其号称是超过泰坦尼克号获得最多奥斯卡提名的片子,专门找来看过,没看出啥G来。
最喜欢Michael!
希望Michael可以永远幸福!

TOP

增长见识

TOP

为电影事业呐喊助威

TOP

好贴

TOP

好经典啊!!喜欢蜘蛛女之吻!但不知道为什么那个《蜘》的小说我下不下来。。。

TOP

字有点长了···

TOP

楼主好厉害

TOP

佩服佩服

TOP

赛璐璐橱柜在哪能下载或者观看呢

TOP

顶一个

TOP

  • 三国群英传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