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街亭之后马谡的下场,在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中至少有三种说法:一,被诸葛亮诛杀。见于诸葛亮传、王平传和马谡传注;二,病死狱中。见于马良传所附马谡传;三,畏罪潜逃。见于向朗传,从当对的情势看,马谡不是被斩了,便是在狱中病死了,逃走似无可能。而被诸葛亮挥泪斩杀了的可能性最大。关于马谡该不该斩,历来也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马谡虽然主观自信,指挥失误,但胜败乃兵家常事,问斩似乎过重;二是认为街亭一故使诸葛亮首次北伐完全失败,后果严重,理应问斩。
那么,就历史事实来说,马谡该不该斩呢?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缺,箕谷不戒之失。也就是说,马谡违抗诸葛亮的正确指挥,以致造成败局。其违抗诸葛亮的指挥,不在于其自恃饱读兵书,自以为是,而是在于临阵恐惧,在曹军面前惊慌失措,不陈战士疲惫,频频调动部队,结果导致部队不战自乱。
马谡不仅违抗上级,而且对下属王平的多次规谏,也不采纳。由此看来,马课所犯错误不是一般的认识问题,而是违抗上级命令以致造成重大失败,应依军法从重惩处。诸葛亮不听蒋琬劝阻,认为不斩马谡,无以正军法,是有道理的。马费被斩,罪在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