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来许都的时候,正是曹操方自矜伐、自傲得志的时候。所以他根本没有将张松放在眼里,对张松先是怠慢,后是侮辱。不管他这些行为是出于什么动机,又是为了什么目的,但他最终所获得的都是反受其辱。张松动身到许都之初,绝没有要与曹操叫劲的意思,相反他对曹操有相当的好感,抱较大的希望。只是因曹操对他先行无礼,张松才对他一味冲撞。在众臣面前受到一个使者的冲撞其滋味绝不是好受的,难怪他要拂袖而起,转入后堂。由于张松对曹操巳不再敬重,所以在杨修拿出曹操所写的《盂德新书》时也不以为然,并且要借机羞辱曹操。所以他才说: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能,止好瞒足下耳!这一着也确实使曹操羞愧难当,把书扯碎烧掉了。《孟徳新书》虽没有传世,但既然是总结曹操一生的经验,肯定很有价值。曹操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而张松只用三言两语,便便之化为灰烬,实在可惜。试想若不是曹操无礼在先,张松绝不会出此损着。
事情发展到最后,张松竟然对曹操既讽剌又挖苦。张松所说:吾蜀中不曾见此兵革,但以仁义治人的话中,便含有对曹操只行霸道的讽刺。此处还算含蓄,后面对曹操几次败仗的数落,则是公开的揭露了。这使得曹操儿乎无地自容,为此他才大怒道:竖儒怎敢揭吾短处!这时曹操的尊严已经扫地净尽。孔子说过: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宥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这里的恭则不侮就是说你对别人有礼貌,就不会遭到侮辱。反之,你对别人不恭,别人绝对不会尊重你。《礼记一祭义》中说: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对别人恶语相加,愤怒无礼的话就不会回到你自己身上。曹操多次被张松所辱,都是他对张松侮慢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