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字公祺,沛国丰县人。祖父张陵在鹄鸣山学道。张陵死后,其子张衡行其道。张衡死后,张鲁又继之。益州牧刘焉任命张鲁为司马。刘璋继位后,因张鲁不顺从,杀了张鲁的母亲及家中其他人,张鲁便占据汉中。汉朝末年,任他勾镇民中郎将,汉中太守。曹操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一万户。死后谥号为原侯。张鲁自守存善心,走投无路下马降曹操在北方成势日甚,便欲收吴灭蜀,夏侯惇献计蜀,可一鼓而下也,盲操于是共师西征。张鲁得知消息,在阳平关下了十余个寨栅以防曹兵。夏侯渊,张合初到阳平关,就被劫了营寨,曹操自探张鲁寨栅时又差点被打到。自此,双方相拒五余里。曹操见急难取胜,便以退兵为名,诱杨昂追赶,夏侯渊捣毁杨昂营寨,张合杀死杨昂。后夏侯洲又用拖刀之计杀死杨任,兵直逼南郑。为退曹兵,张鲁请出庞德出战。曹操见庞德武艺高超,便有收降之意,通过贿路张鲁手下谋士杨松散布流言,离间张鲁、庞德,庞德降了曹操。张鲁兵微将寡,曹操攻城又急,张鲁使封锁仓库,引全家老小逃奔巴中。曹操追来,张鲁弟张卫领兵出战,被许褚斩于马下。张鲁亲自出战失利,息返城下,谋士杨松为曹操内应,不放张鲁入城。张鲁无路可走,下马投降。
张鲁曾说:我向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得达,可见他早有归降之意。所以不能不说张鲁这次投降是与他早就想要投降有关。但正如裴松之所说:张鲁虽有善心,要为败而后降就如说他尽管想降,何终究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却没有主动去降。在抵抗失败之后才有归降的行动。所以若不谈张鲁之降,而谈张鲁之败的话,那么,除了他战将无谋,还贪功中计。在曹操进兵汉中的开始阶段,因各方面的形势对张鲁都有利,所以他一直处于主动地位,而曹操则是比较被动的。如张鲁能保持这种形势的话,就有不败的可能。首先,张鲁占有地利的优势。在曹操尚未到来之前,张鲁便抢先占据了最为险要的阳平关。在依山傍水处扎下余个寨栅。这虽不是一夫之关,万夫莫开之地,何足以挡住敌人几倍的兵力。同时,汉中地区山势险恶,林木丛杂,曹操之众初来乍到,不知路径,这又给曹操的行动增加了很大困难。另外,张鲁军队所设寨栅如此贤固,急切难下!就连曹操这样的能征贯战之人也后悔地说:吾若知此处如此险恶,必不起兵来:不待交战,仅此一项就已使曹操的锐气搓掉一半。其次,张鲁之兵旗开得胜,曹兵远道而来,路上帀丄疲困,战斗力削弱。夏侯渊、张合初到,便被杨昂、杨任放火劫了营寨,气得曹操欲斩二人。曹操在察看张卫营寨时,又差点被杨昂,杨任所擒。这些胜利虽不是决定性的,但也足以挫动曹军的另一半锐气。曹操锐气受挫,不能前进,所以双方相拒五余里。这种相拒的形势,尤疑对张鲁方面有利。时间一说,曹军断了粮草,便会不战自退。后来曹操果真坚持不住,传令退甲,企图改变策略。此时如果杨昂不去追赶,仍然坚守不出,小心提防的话,即使曹操使用分轻骑抄袭其后的办法,也不会占多少便宜。如果杨昂不是尽提五寨军马而去,那么,当夏侯渊大雾中误走人杨昂寨前的时候,肯定会有来无回。然而结果却正好相反,寨栅被烧了,人又被杀了。杨任与夏侯渊交战十余合,不分胜负,可见杨任的武艺并非无能之辈。但夏侯渊佯败而走时,杨任从后边追来,却被夏侯渊用拖刀之计,斩于马下。可见杨任并非失之于力,而是失之于智。杨昂轻易追赶诈退的曹兵又轻易地追赶作败的夏俟渊。尽管一个是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一个犯了战术上的错误,何两人的错误性质都是一样的,既无谋而又贪功。
《孙子兵法》中说:知吾卒之町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十也:只了解自已的部队能打,而不广解敌人不寸以打,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杨昂、杨任就畏因为不知对方是真退真败,还是假退假败,摘不清可以打还是不可以打,才招致失败的。另外,二人若不去贪功,只要守住坚固的寨栅,就完全可以立十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