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军伐吴的整个过程中,晋军所向披靡,几乎没有遇到多少抵抗,这种现象也很值得研究。晋都督杜预,兵出江陵。吴主派伍延出陆路,陆景出水路。孙歆为先锋:三胳迎敌。结果孙歆刚一交战,便中埋伏,被周旨斩于马下,陆彔只望见杜预的帅旗,便上岸逃命,被张尚斩杀,伍延连晋军的影子都没见到,便弃城而走,后被活捉。其实晋将杜预只是同孙软打了一仗,就得了江陵。攻取江陵之后,沅、湘一带,直抵广州诸郡,都是望风而降。晋兵刚一进攻武昌,武昌也很快投降。王溥为破吴铁索、铁锥,造了数十方大筏,筏上立了一些草人,就是这呰草人,竟然也使吴兵见之望风先走。后来甚至刮起一阵西北风,也使吴兵卒不肯下船,四散逃走。
吴国将领更是如此,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都是东吴的高级将领。当他们听说晋兵顺流而下,势不可挡时,竟说:东吴危矣,何不遁去?这种临阵逋去的还算不错,前将军张象投降了晋军之后,又带领本部人马,叫开石头城之门,迎入晋兵。孙皓投降的第一天,陶潘的军队也不战自溃。建平太守吾彦虽开始据城抵抗,后来很快也投降了。只有张悌独奋力搏战,但也只是为了今若君臣皆降,无一人死于国难,不亦辱乎!而故意送死而巳,并非真心抵抗。当孙皓得知北兵日进,江南军民战而降时,大惑不解,向众人问道:何故不战?这时众人回答说:今日之祸,皆岑昏之罪,请陛下诛之。臣等出城决一死战:孙皓此时尽管仍然为岑昏申辩,但这时众人已不待吴主之命生吃了岑昏。按说不待君主下令,就杀了君主身边的大臣,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叫见此时对孙皓的不臣之心已经显露。
孟子曾说:君之视臣为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主若是把臣下看得像手足那样亲密,那么,臣下对君主就会像心腹那样忠心;君主若把臣下当作狗马一样役使,那么,臣下对君主就会像不相干的人那样疏远;君主若把臣下当作笫三十九话暴虐失德害忠良索断城破望风降。泥土荒草那样践踏那么,臣下对君主就会像仇敌那样憎恨。在这里孟子把君岛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平等的关系,道义的关系,感情的关系。这种关系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是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关系。如果上下级关系处理得不好,即使下级暂时不能将上级打翻在地,也会像东吴军民那样在关键时刻纷纷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