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生年不详。父亲做过负责地方治安的县尉。董卓从小练就一身好武艺,他不仅臂力奇大,而且在飞驰的奔马上面以从容地左右发箭,在冷兵器时代,这足以引以为傲了,事实上他靠这一身本领也征服了不少人。在游荡广一段时间之后,董卓以羽林郎的身份加入了汉家军队,跟着中郎将张奂去剿灭汉阳的叛羌。也惊人的发迹关键在于第一步,进人军队的董卓开始如鱼得水。在击败叛羌,他被拜为郎中,后又升为校尉,从此开始了他平步青云的什途。桓帝未年,他被任命为并州剌史兼河东太守,开始步人高级地方军事官僚的行列,中平元年汉军讨伐羌族。时汉军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董卓和周愤分别率领三万人去追击羌人,结果董卓在望垣被羌人的军队团团围住,粮草开始匮乏眼看就要绝粮,而敌强我弱,进退两难。当时的情形部队撤退时必须要渡过一条河,如果要强渡,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之下,必将要付出巨大的损失,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这时候董卓的诡谋起了作用,他先让土兵在河上筑起一道围坝,将河水堵起来,然后假装在河里捕鱼以补充军粮的不足,其实际却是利用围坝挡住敌人的视线,让士兵从坝的下面过河,安全撤退。等到敌人醒悟,派兵追来的时候,这时河水因为受附,水位升的很高,董卓就让士兵决堤,湍急的河水使敌人望河生叹,这时董卓的部队已经完全的撤离了。在这次战争中,董卓的友邻部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只有董卓全师而还,而董卓也因此被封为候爵,进-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正是靠着这样的军事哲伞,董卓在汉末频繁的战争中保存壮大起来了。他的部队有不少的羌人加入,战斗力较强,而强大的骑兵更是今人生畏,这样董卓的部队成为关中及凉雍地民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董卓集团的壮大引起了朝廷的不安,为了剥夺其兵权,朝廷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让他来朝廷做少府,暗中消掉他的兵权。董卓怎能上这种低级的圈套?在任何时代实力决定一切,实力的象征就是军队。所以董卓就采取拖的战术,口里说稍作安顿就上路,实际上就是不动身。朝廷一看这种情况,更加加重了对董卓的疑虑,为了防止尾大不掉,灵帝在临死时,下令调董卓为并州牧,让他将军队交给皇甫嵩。董卓对升官当然没有意见,但他也反将朝廷一军,他在奏疏上说,要我去当并州牧没有问题,但我的部下跟我已经很久了,感情很深,希望能让我一起将他们带到并州。
来保护国家的边疆。董卓嘴里说的漂亮光鲜,实际上是在与朝廷讨价还价,底牌訧是要与自己的部队共存亡。朝廷看董卓不中计,也没有办法。不久灵帝死了,对付董卓也就不了了之。董卓将部队驻扎在河东,观察朝廷时局的变化,来寻找发展的机会。不久,一个大好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汉灵帝死后,朝中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开始激化,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想将宦官一网打尽,又担心自己的力量不够,于是他们想到了董卓,想借助他的力量来达到这一目的。在接到何进的邀请之前,董卓充其就是一位地方强豪。影响朝政,对于他时岂,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尽管是发给人做刀,侣毕竟有了一个影响朝政的机会。尽管前途未卜,董卓却迅速做出抉择,他将大部队留在河东守住后方,有次以清君侧的名义,亲率3000精兵火速向洛阳进发,这样的布局可以看出董卓的枭雄本色,既有决断敢子宫险,又能考虑周到,胜则町以问鼎轻军,败则也退保河东。正在董草向洛阳急他的时候,朝廷的斗争发生了戏剧件的变化,何进叫应宫磨的时候,宦宫们却先石手为强,先割下了何大将军的头颅。而愤怒的何进部属又将宦官杀了个干净。当董卓赶到洛阳的时候,面对的是冲天的大火。遍地的死尸。一塌糊涂的局曲......本来是来给人做打手的,不曾想一不小心变成了鹬蚌相争种的渔夫。面对突然出现的权力的真空,董卓既当仁不让,又忑忑不安。好一个时代的伟大机遇降临在一个十足以完成使命的人物身上时,一切都允满广不可预测性。董卓作为地方强豪绰绰有余,但其枭雄的潜质却十足以担当起翦灭群雄一统河山的使命。他可以在一些局部的战役中游刃有余地保全自己,却无法在中枢之中处理复杂的政治局面,而要消灭群雄更远非他的冰智所能达到。他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他手忙脚乱地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