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钟会、邓艾等一时之英才尽皆身亡,其实如此结局在司马昭计算中。魏国兴兵伐蜀之前,就有人劝司马昭要提防钟、邓二人,马昭却说无妨,理由有二:一是蜀人败军之将不言勇,必然无心再叛,更是决不会支持刚刚灭了他们国家的魏国将领。二是魏国战士家眷尽在魏国,也必无心反叛。这就是帝王术,任你再富智谋,再有将略,只要你不是当权者,也看不透此中机关。姜维最后的一线努力自然也注定要以失畋告结束的。
姜维一生的功过是作论颇多。很多人认为他不自量力,拖垮蜀汉的国力,但事实并不尽然。像诸葛亮六次北伐一样,姜维的军事活动是在蜀汉国小力弱的条件下进行的,在雍、凉一带用兵。正是继承诸葛亮的既定战略,也可以说是为保证蜀汉政权继续生存的无奈之举。论者多称赞诸葛亮的战略,对姜维却加以批判,事实上并不公平。作为战略家,姜维身上有不少令人称道的品质,忠诫勤勉就不必说,他永不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极其宝贵。同时,姜维的生活简朴如诸葛丞相,饮食节制,家无余财。这种优秀品质,都是丝毫不亚于老丞相的。
后人评讼说国中魏之取材只论才。是取材取义气相投,而蜀之取材是取德才兼备。正因为如此,魏、吴人才虽众,但内讧也坫不少。魏国司马氏篡曹,吴后期权臣之间也是杀的一片血雨腥风,帝王肢立频繁而蜀国则无此内乱。实际上,我们今天看三国时,赞蜀贬魏,不是因为所谓的忠于汉室,时是因为蜀汉自刘备以下,孔明,关羽、赵姜维等重臣身上都有一种令人钦佩的观想主义精神得才如此,成败又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