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最大的特点,评价他建独断之明,不过,《三国志》作者陈寿说他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鲁肃的形象有了很大变化。他虽还算布舆有谋却变成了一个一味忠厚老实的谨慎人士,鲁肃为人方正严毅适文,忠厚老实则未必。三国故事颂造形象史上豪放、豁迖、洒脱、墙界弘阔的鲁肃有了很大出入。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尔城(今安徽定远)人。家富于财,生活优厚。不过他自幼失父,靠祖母抚养成人。青年鲁肃体格魁伟,志气恢弘,习文能武,好击剑、骑射,也好诗赋,但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建立功业。少年时,黄巾蜂起。豪杰乱世一天下大乱,江淮地区斗争很激烈。生性豁达的鲁肃大散家财,为以结识当地英豪。他不顾生产,甚至不惜散掉自己的财产,用来赈济贫穷,因此在当地赢得了豪侠、厚道的好名声。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赢来了机会。198年,周瑜出任居巢(今安徽六安市东北)长时,正好路过临淮,听说鲁肃志气不凡、乐善好施。他带人马前往鲁肃家里拜访,要求提供物资补绐。照说鲁肃与周瑜以前末尝谋面,周瑜也不是本地高官,鲁肃给点柴米也就可以。但他凭借对周瑜的第一印象,二话未说,当即将家里米给了他很多,大大超过周瑜的期待。鲁肃出人意料的豪爽让周瑜大为叹服。从此,他将鲁肃引为至交。为了让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出仕,他多次在孙策面前举荐鲁肃。孙策死后,孙权重用鲁肃,也是出于周瑜的推荐。当时,袁术在江淮地区发展。他标榜求贤纳士,对鲁肃的名声也有耳闻。为了笼络鲁肃,他特地派人持委任状到鲁肃家里,请他出任东城的行政长官。鲁肃对袁术在江淮的作为广解得很清楚,深知他不孚民望,成不了大事。于是断然拒绝。既然拒绝了,东城就无法内待下去。为了避祸,他带着自己的族人及亲近100多人一起前往居巢,投奔周瑜。周瑜此时要到江东发展,于是同行。当时江东方面孙策刚死,江东形势尚不明朗。鲁肃的旧友刘子扬希望鲁肃与自已一起到巢湖投奔郑宝,鲁肃答应了,准备离开。周瑜听说后,力劝鲁肃留下。他认为孙权英才杰出,将来一定能成气候,并表示自己一定会提供机会让他面见孙权。周瑜的诚意打动了鲁肃,他答应留下来。很快,孙权在江东继立后,开始广揽人才。周瑜推荐鲁肃,孙权亲白召见。
鲁肃的出场和诸葛亮一样,堪称完美。诸葛亮刚出场就有《隆中对》,时鲁肃一亮相,就提出了并不逊于《隆中对》的政治纲领。他的纲领,要早诸葛亮几年。两人在赤壁战时毫无接触,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鲁肃为孙权分析天下大势: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当前须乘北方纷乱鼎足江东,等到时机成熟后,剿除黄祖,攻灭刘表,夺取荆州,进而夺取长江以南今部地盘,与北方抗衡,这一番规划,可以称得上是江东的《隆中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