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在孙策左右几年,不仅孙策满意,别人也广泛认可,连稳重、严正的张昭都对他赞誉有加。邓当死后,张昭就出来推荐吕蒙取代。他认为吕蒙智勇两全,才堪一方之任。孙策同意并拜他为别部司马。从此,吕蒙成长为领兵作战的将领,当然他的人马并不多。孙策死后,孙权上台,吕蒙并不是亲兵,况且他那因杀人而得宠的经历并不是为人所称道,孙权未必会像孙策一样赏识。同时,他只是个地方将领,时且力量嫌弱,靠什么去引得孙权重视呢?这一次,吕蒙采取的手段显示了很强的军人气质。孙权上台后,为了使部队建置合理化,打算合并一些小的队伍。吕蒙资历不够,力量小,也在被考虑合并之列。为了避免被人吞掉,吕蒙在孙权检阅前,特意筹款为军上置办了一套全新装束,力图使队伍看起来整齐、士气旺盛。孙权检阅时,他又让士兵在炎炎烈日下竖持操练毫不松懈。孙权在此之前见到的队伍还没有这么朝气勃发的,吕蒙的部队让他耳目一新。高兴之下,他大肆增加了吕蒙的兵力。征讨丹杨时,还特意命吕蒙随军作战。骁勇善战的吕蒙岂肯放过表现的机会。
战斗中,他的队伍异常英勇,立下卓卓战劝。以功行赏,孙权封他力平北都尉,领广德(东汉故障治今浙江安吉县,后分置广德县)吕蒙的真正崛起,是在征黄祖一战中。208年,孙权准备夺荆州,先与黄祖交锋。吕蒙为前锋,率军攻打黄祖的湘水,都督陈就。双方接触吕蒙即令前锋退后,他亲自冲出挥刀直取陈就。陈就躲闪不及,当场被砍死。都督被杀,水军大乱,吕蒙乘胜追击。孙权率军进攻黄祖所在夏口(汉水入江处,在今湖北武昌附近),黄祖逃窜时被擒获。这一战,孙权高度评价了吕蒙的作用。他当着众将之面称赞吕蒙:这次战斗顺利,主要因吕蒙先声夺人,杀了陈就。为此他专门赏赐吕蒙钱币数千万,并升他为横野中郎将。这一升职,使他步入江东重要将领之列。
同年,赤壁之战爆发,吕蒙与韩当、孙黄、陆逊等人一起,组成东吴前线主力。这一战,孙刘联军胜得干净利落,吕蒙也在黄盖之后率领自已的人马冲杀。此后甘宁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南)被曹仁大军攻击,困窘之下,向周瑜求救。这时,赤壁一战刚结束,曹操虽退,但长江前线还有变数。众将领都认为兵力少,不宜分散。吕蒙向周瑜建议:留下凌统驻守,我与将军前去救援解夷陵之围根本不需要太长时间。况且以凌统的能力,坚守十天毫无问题。同时劝周瑜专门派300将士负责在夷陵附近各处担柴塞道,堵住敌人退路。敌人撤退时,必然会弃马逃走,这样就可夺来不少战马。
周瑜对他的建议深表赞同,立即带吕蒙等人前往夷陵。果然,交战之下曹仁的军队很快撤退,途中去路被堵不得不弃马步行。这样一来,速度减慢不少。同瑜追击,大获全胜。不仅救出甘宁,还夺下南郡,抚定荆州大部。吕蒙出众的判断力和策略,引起了周瑜、程普等人的注意。在他们的保举下,吕蒙再次升迁,授偏将军。
吕蒙的进一步升迁。以至最后接替鲁肃成为东吴最高军事指挥,要从他与鲁肃的交往说起。鲁肃最初是看不上吕蒙的,原因恐怕在于对习武之人的成见。按鲁肃的想法,吕蒙一介武夫,冲锋陷阵固然不错,将略谋划是肯定强不到哪儿去的。所以,赤壁战前孙权拨鲁肃的军队给吕蒙,吕蒙拒绝接受,且表示对鲁肃的钦佩时鲁肃并没有表示感谢,还是一贯态度。周瑜死后,鲁肃代领部众,屯夏口。很多人劝他多与功名显赫的吕将军交往,时鲁肃就是不为所动。吕蒙的建议他也常常置之不顾。个中原因,明眼人一望就知,鲁肃不说而已。
这种状况下吕蒙的心态如何,也是可想而知,他并不愿意与鲁肃结怨。好在这段时间他受孙权的启发和督责,发奋要读一些书。起初,孙权劝他多读书。他表示军务繁忙,没有时间与书本打交道。孙权于是鼓励他:光武皇帝刘秀戎马倥偬,还手不释卷。曹孟德自称老而好学,要比军务,你显然不如他们。为什么不向他们学呢?吕蒙听这才心动。至此开始苦学,毎有空闲,就拿起书本研读,以兵法为重点。逐渐,吕蒙的理论修养上去了。变化之大,就连鲁肃也开始始注意。一次,鲁肃过吕蒙驻军之地。舍人劝他进去见见吕蒙。鲁肃勉强去了,吕蒙招待,酒酣耳热之际,吕蒙问鲁肃:将军你身受重任,与关羽相持。关羽雄气勃发,但为人很自负,好盛气凌人,不知你如何应付?鲁肃一向瞧不上他。见他发问,只轻描淡写地说,临时施宜,意思是随机应变。大概多少有点敷衍吕蒙的意思吧。吕蒙大不以为然,他反问一句:现在东(孙氏)叫(刘备)虽为一家,但关羽确实是虎熊之辈,势必对江东不利。对付他,怎么能因时向定,没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呢?鲁肃默不作声。吕蒙为他献上五策,专门对付关羽,其中大部分都可算得奇谋。这些计谋自然与鲁肃的想法有所不同,但从策略上讲,却是很不错的。鲁肃听完,也不得不大感惊奇。从此,他改变了对吕蒙的态度。鲁肃称赞吕蒙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了,也正是此后不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