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的王皇后,结婚之后一直没有生育,而且病病歪歪,所以,她根本得不到曹芳的宠幸。曹芳的第一个皇子的出生也属偶然。有一次曹芳到皇宫给母亲慈圣太后请安,一时性起,临幸了侍奉太后的宫女王氏,结果珠胎暗结,王氏怀上了龙种。在中国古代,帝王后宫佳丽众多,从后妃到宫女,他都可以随意临幸。但谁一旦被皇帝幸过,都要在皇帝〈三国志〉中记录此事,以备日后被幸者有孕时查对。曹芳临幸王氏后,便把此事忘到脑后去了。当他听说王氏怀孕后,心里并不高兴,甚至想否认有过此事,大概他认为王氏仅是个宫女,不够体面。但〈三国志〉中已把此事记得淸清楚楚,所以曹芳只好将她先封为妃子。四月,王妃子生下皇子之后,晋封为正妃。
在封建社会,皇太子应立嫡子,即皇后所生之了,若无嫡子,则立长子。由于曹芳的王皇后没有生育,立皇长子自然是情理中事。这一点,从皇太后到诸大臣,都确信无疑。问题出在皇三子的出生。生母进宫之后初封淑嫔,其花容月貌,娇艳无比,冠绝后宫。又知书识宇,为人机敏,很会讨曹芳欢心,把曹芳迷得神魂颠倒。她晋封为贵妃,地位高于生育皇长子的王妃。有些大臣便认为有些不妥。贵妃生皇三子,曹芳立即册封其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王妃虽然生了皇长子,地位却低皇贵妃两级,所以,舆论大哗。按照“子以母贵”的说法,众巨都怀疑贵妃和曹芳有立为太子的意图,于是争言册立之事,章奏累数千百,门户之祸大起,
最先挑起此事的,是曹真的后代曹爽。册封郑贵妃后不久,曹爽便上书,说晋封不当,并要求正王妃名分,并且册立为太子。他在奏疏中说:“凡亊都要合乎礼法,且谨惧而行。贵妃生了皇子地位就能仅次于皇后,而贵妃为陛下养育了皇长子,为何反居其下呢?这样情理不顺,人心不安,难传万世。请陛下明察舆论民心,收回成命。如以为难,则请先封贵妃为皇贵妃,而后再封其他人,这样既顺礼法又顺民心。再请册立皇长子为太子,以定天下之本,则臣民幸甚,社稷久安了。”
曹芳看了上书之后,大怒,将奏疏扔到地上,下令将这些人贬到边远的地方做了个地位低微的典史。之后,吏部员外郎、刑部主事上书建言立储,也都获罪遭贬。礼部尚书上疏请求皇上宽恕,同时要求册立皇长子为太子,进而加封其生母王妃,也因此被罢官。曹芳欲“废长立幼”的念头,使一些正直的大臣认为必须坚决斗争,以维护传统,所以他们不顾罢官遭贬,后来又联名上疏,请求立常洛为皇太子。
当时有的人却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两面派作法。他知道曹芳的心意,那就是废长立幼为太子。这些人既想讨好曹芳,赞同他废长立幼,但又怕得罪满朝大臣,所以,在曹芳面前赞同立幼废长,而在群臣面前,又装作恪守礼法,反对立幼废长。他见众大臣上书多指斥贵妃,令曹芳大为发火,便献上—计:官员上疏言事,内容限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各部各院的奏疏要先由各部各院长官审查,选其中好的上呈皇帝。曹芳对此大加赞赏。这种人的行为自然令朝臣们大为不满,迫于压力,他在皇宫拜贺曹芳时,想让曹芳快点解决这件事情。曹芳很不耐烦,下诏说:“朕不喜欢鼓噪。最近,诸臣的奏疏一概留中不下,是恨一些人离间朕父子。若明年廷臣不再为此事唠唠叨叨,当于后年举行册立皇太子仪式。否则,就等皇长子十五岁以后再说。”显然,曹芳想采取拖延战术。众大臣也告诫廷臣不要急躁,册立之争暂时平静下来。